你的付出與孩子的需要一致嗎?

👩🏻「我已經將最好既野俾哂你,點解你仲咁唔聽話?」
👦🏻「我每月俾咁多錢你學琴,你要好好珍惜唔好辜負爸爸。」
👨🏻‍🦱 「我想我仔學習獨立,佢喊,等佢喊飽佢先再講。」

回想小時候,是家中的財政支柱的媽媽並不富有,但她很努力賺錢養我和姐姐,給予我們很多物質上的滿足,例如初小時我們已經擁有第一部手機, 依稀記得身邊的同學都非常羨慕,又例如每次放假媽媽都會買很多衫褲鞋襪玩具給我。但是,媽媽很早便想訓練我成為既獨立又能幹的女兒。記得在幼兒牙牙開語的時候,儘管我跟媽說掛念她、愛她,甚至扭她抱,媽媽都會甩開我的手,嚷著要我學習獨立。她的冷酷讓我更傾向常以大哭大叫去取得她點點的關注,但她卻會任由我哭到聲沙。直到今年拜年,親戚們都仍取笑我小時候每一張照片都是雙眼通紅或哭著的。

記得二年級開始媽媽幫我報了鋼琴班。其實,我鋼琴一點興趣也沒有,而當時的我相信只要不用交昂貴的學琴費用,媽媽便可以不用下班或放假做兼職,可以多點時間陪我。所以我開始逃課,但媽媽發現我逃課後打了我一大頓後大概說:「我咁辛苦番工,搵錢返嚟就係為咗俾你學琴學到上八級,第時可以教琴,你一定要繼續練琴,你仲要開始去補習」。就是這樣,媽媽陪我的時間越來越少, 我也再不敢逃課,不敢再在她面前表達自己,盡量配合媽媽的安排。

雖然最後如媽媽所願,我順利考了8級,但我從沒有考慮過教琴。小時候的我,雖有物質滿足並卻未有心靈富足,幼小的我認為媽媽是不愛我不疼我的。就是因為媽媽很少跟有我親密又近距離的接觸,我漸變成了一個非常欠缺安全感的孩子,例如每天媽媽上班,我都會認為她會隨時離開我、有機會不回家,這些想法使我經常打給媽媽,追問她什麼時候下班回家陪我。然而,媽媽堅持要求我學習獨立,要我學琴補習,很少關注我情緒需要,日積月累的挫敗感仿佛讓我習慣了被忽略,也讓我越來越少表達自己,衍生的安全感問題更影響到我長大後與人的互動與相處,在修讀輔導心理學的期間,我可是花了很多時間處理我的安全感問題呢。

需知道每位父母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想孩子擁有最好的,長大後知道我媽媽並不冷漠,她用心良苦想我獨立成才。然而,當爸爸媽媽的付出與孩子的需要的不一致,孩子感受不到爸媽的愛與關心,實在是徒勞無功。因此,要做到與孩子真正的連繫,是以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感受,不是訴說反思自己為孩子付出有多少,而是重視孩子情感的需要,滿足孩子想父母愛護關心的慾望。或許比起物質上的滿足,孩子很多時只想要父母的重視、陪伴、愛護,例如經常抱抱他說聲I LOVE YOU,相信你會在孩子的眼中感受到那份他們對你的信任和安全感。只有建立了親切互信的健康的依附關係,助孩子打好個根基,他們才會信任這個世界,才能自信地、勇敢地去發揮自己的所長。

Ms Hiro Kwok
郭䔝彤小姐
輔導心理學家
計劃主任

2020-09-25T07:04:06+08:002019-02-13|連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