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嗎?

👩🏻‍🦱「呀仔,我哋一齊玩認Flash卡遊戲啦!」
👨🏻‍🦱「你唔可以將兩架車撞埋一齊咁玩嫁!」
👩🏻「點解你要將士兵放喺條魔鬼魚上面?」

相信絕大部分的家長都知道「遊戲」對小朋友的意義及重要性,因此,不少爸媽都會盡量安排遊玩時間給小朋友, 例如帶小朋友到遊樂場或公園玩, 甚至會買各式各樣的玩具給小朋友在家中玩耍。 除了提供玩具及安排遊樂場地給小朋友之外,你們會在家中陪小朋友玩具嗎?

「點解我小朋友好似唔太鍾意同我玩嘅?」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經驗和疑惑,不如先回想一下你是如何跟孩子玩耍的,再看看你有沒有中以下數個常見之影響孩子參與親子遊戲的因素。

1 – 進行與學習有關的遊戲
很多家長跟小朋友玩的遊戲都是與學習有關的,例如「玩flashcard」、「生字扑傻瓜」、「部首釣魚」等。無可否認,寓學習於娛樂可以增加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及投入感,令學習事半功倍,然而,有目的性以學習為主的親子遊戲並非增強親子關係,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好方法。

2 – 指導小朋友的遊戲
不少家長都會想透過遊戲教導孩子一些知識、社交技巧、品格禮儀等,因此在跟小朋友玩玩具時會介入小朋友的遊戲、教導其玩玩具的「正確」方法:例如「你抱公仔BB要斯文啲,咁大力做咩,你餵佢飲奶啦」。其實,家長過度指導會影響小朋友玩遊戲時的自主性,並會阻礙他們於遊戲時抒發內心需要及感受,並讓小朋友感到不被尊重和接納。

3 – 不停發問
不少家長都會對小朋友的遊戲世界感到好奇, 想透過提問去了解小朋友的內心和遊戲行為,例如「點解你要將個士兵擺上隻獅子度?」等。其實,過多發問會讓小朋友感到被質疑、不被理解,大大減低小朋友想跟家長玩的意欲。

4 – 沒有質素的陪伴
有些家長會靜靜地坐在旁邊陪伴孩子玩玩具,然而,在「陪伴」小朋友玩的時候會不停低頭看手機,或者看電視。不少家長總以為陪伴是坐在旁邊就足夠了, 然而這種陪伴只是身在心不在,沒有半點交流互動,沒有用心觀察小朋友的遊戲行為,亦沒有認真傾聽小朋友的想法情緒,這是會讓小朋友感到不被重視。

其實遊戲是兒童象徵的語言,藉着遊戲,小朋友可以抒發經驗、需要、感受,這有助他們自我了解及跟自己連繫。小朋的遊戲應該是開心愉快並且自發自願、不需要目標引導的。因此,有質素的親子遊戲時間之重點是家長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遊戲,專注於孩子的而不加指導、不加批評、不多發問,讓孩子作主導,例如選擇什麼玩具、用什麼方法玩、什麼時候讓父母參與等)。

在家跟小朋友進行親子遊戲時,家長可以用心觀察小朋友,例如玩玩具時的表情、行為及遊戲情節等,這既能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情緒需要,又能讓小朋友感到被重視和關愛,像是向孩子傳遞「我接納你、我重視你、我關心你」等信息,滋養孩子的心靈之餘更可以加強與小朋友連繫,逐步建立出健康親密的親子關係。

Ms Hiro Kwok
郭䔝彤小姐
輔導心理學家
計劃主任

2020-09-29T10:56:19+08:002019-04-24|連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