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把情緒歸咎於孩子的行為嗎?

👩🏻‍🦱「成日都3分鐘熱度,見到你咁唔肯堅持我好忟呀!」
👨🏻‍🦱「你激到我發哂火,燃燒哂我既耐性喇。」
👩🏻「 我咁嬲因為你而家慢吞吞令到我地遲到啦。」

最近在一個家庭聚會,就讀高小的姪女在跟其他小朋友玩到不願吃飯,起初表姐溫柔地叫姪女埋位食飯,其後便很兇地大罵「我已經叫咗你幾次過嚟食飯,你係要整到我冇晒耐性發脾氣先安落!」 姪女隨即含著淚,乖乖走過來低著頭食飯。晚飯過後,其他小朋友即繼續狂歡,姪女則靜靜地坐在一旁。當我走過去安慰她時,她說:「媽咪成日話我煩,我成日激嬲佢令佢發脾氣,佢一定好唔鍾意我。」

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曾經像我表姐一樣,把自己的情緒全歸咎於小朋友某些行為? 當冷靜下來後是否會因為怪責小朋友感到內疚?育兒之路並不平坦,小朋友的行為常會觸發家長的情緒,家長有負面情緒是正常不過的事。然而,每一個年齡的孩子都會在意自己的父母是否痛錫和重視自己,幼兒、小學生如是,中學甚至大學生亦然。因此,愛父母,想得到父母關愛的小朋友會因為父母的怪罪而產生內疚感,覺得自己不乖不好,打量自己有沒有被父母愛的條件,影響自我價值,甚至安全感。

「咁係咪唔可以係小朋友面前表達自己的情緒?」

絕對不是,父母在小朋友面前展現真實的情緒實屬情緒教育的重要一環。而家長表現真我,真誠一致都對小朋友的情緒、自我價值和安全感都有正面影響。誠然,小朋友的行為確實會牽動家長的情緒,尤其是擁有多於一名子女的爸媽,每天的情緒定必像在在過山車一樣高低起伏不定。

除了平和坦誠地向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靜心地反思為何當刻會有這樣強烈的情緒,嘗試與自己的內心連繫。此外,爸媽的脾性及特質同樣會影響教養及親子相處模式(何善韻博士,2019)。就以我表姐為例,她非常急性子,做事講求效率欠耐性。所以,當姪女玩得興起而晚了到飯桌食飯便感到煩燥,繼而破口大罵了她。其實,只要家長有足夠的自我認識(例如童年經歷的影響及自我脾性),便能減少把情緒歸咎於小朋友身上,並能有穩定的情緒去建立平和歡欣的家庭關係,培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Ms Hiro Kwok
郭䔝彤小姐
輔導心理學家

2020-09-29T11:04:03+08:002019-05-01|連繫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