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解讀小朋友的需要和訴求?

👩🏻‍🦱「呀仔不停喊,又唔肯講想要啲咩,我可以點做?」
👨🏻‍🦱「我已經係呀女發脾氣嘅時候氹佢,但佢都仲係大叫既?」
🧑🏻「 我返工嘅時候女女打嚟話好掛住我,到我返到屋企佢又話討厭我,點解會咁嫁?」

近來,有位朋友因仔仔時常欺負爸爸而向我傾訴。
朋友:「一直以來呀仔同老公關係都好好,但不明白為什麼近來仔仔每當見到老公回家,他便會欺負他,例如刻意在老公耳邊尖叫,更多次把他的隨身物品掉進廁所或放進冰箱內,常說:「我唔要爸爸」,我真的不明白仔仔發生什麼事。究竟佢點解咁憎老公?」

各位家長,你有沒有試過有這種「我真係唔明佢啊」困惑?當有這種困惑時,你們有試試停留在小朋友的角度想想嗎?你有否嘗試耐心地觀察和解讀小朋友的行為?

當朋友嘗試耐心觀察小朋友「欺負」爸爸的行為,她發現在爸爸回家時,雖然仔仔表現平淡,卻會目不轉睛留意著爸爸的一動一靜。而仔仔每次尖叫或打爸爸後,眼睛都會看一看爸爸,她便明白原來仔仔是想吸引爸爸的注意。及後,朋友兩夫婦都察覺,仔仔的問題是自爸爸調職後才發生,反思過後,他們明白沒有預早告訴仔仔,令孩子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便要接受爸爸經常不在家,是導致仔仔感到很不安的原因。因此,他們便理解仔欺負的行為只是想表達他想爸爸關注,不想他工幹的訴求。

雖然朋友老公不能為了小朋友放棄工作,然而,他們嘗試作調整,例如爸爸回家後會先跟小朋友玩一會兒來紓解他的不安,而當小朋友大叫或掉他東西時,他們由經常教導及指罵仔仔欺負爸爸,改為試著用言語去耐心回應仔仔的想法、需要及訴求。漸漸地,朋友高興地告訴我「呀仔越來越少蝦老公啦!」

各位家長,當小朋友有強烈的情緒時,他們或會因不懂表達、不懂處理而用了一些「不合宜」的行為去表達他們的需要或訴求。小朋友的行為(欺負爸爸)是顯而易見,然而,小朋友的心、他們的想法、需要、訴求,卻是需要家長嘗試耐心觀察和解讀,不厭其煩地反思、做反應,再觀察和調較才能明瞭的(何善韻博士,2019)。若果家長願意做到這點,便能跟小朋友連繫及滿足他們的需要和訴求,達至「善養」之路。

Ms Hiro Kwok
郭䔝彤小姐
輔導心理學家

2020-10-03T05:35:10+08:002019-07-03|連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