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乳房》

(Michell 在上篇文章「分離不了的孩子和母親」提到新手媽媽嘗試餵全母乳的困難和慌張,令我想起一段艱難的經歷,也想分享一下自己如何得到啟發去堅持理念。)

十多年前我的大女兒出生後,我很渴望給她母乳,於是我在生產完當日就參與了醫院安排的母乳時段,跟護士學習餵哺技巧。那時候,因為有大量內地婦女來港產子,護士人手非常不足,我要跟二、三十個媽媽一起向兩位護士求助,結果我連自己有沒有奶,以及寶寶有沒有成功吃到奶也不清楚。之後的幾天,我因為技巧不正確導致乳頭破損流血,每天十多次,不分晝夜,既要忍受餵哺時的疼痛,又要擔心餵哺有血的奶會有問題,更困擾的是傷口越餵越痛,幾乎讓我每次餵哺時都痛得要灑淚。

出院後的第二天,我到母嬰健康院去跟護士學習餵哺技巧,可是同樣因為產後婦女太多,護士只能給我很少時間,然而,接下來的兩天是星期六、日,健康院不開放,我因為還沒有掌握到基本技巧而感到非常徬徨。我知道如果餵不到人奶,就要餵奶粉,但是護士們曾叮囑過寶寶用過人造奶嘴後,就可能會不懂得調整嘴型來吃人奶,這讓我更加擔心。我在那個週末的焦慮程度,可能是人生之最。

我已忘記了自己是如何熬過那個週末,直到星期一我再去健康院時,護士知道我有很大意欲想餵哺母乳,設法安排了一個小時的個別指導給我(很感激有關的護士!),我終於明白了基本的技巧,有些少信心支持我回家再努力練習,繼續廿四小時沒有休止的母乳養育模式。

可是,我的母親和丈夫的母親都沒有餵哺母乳的經驗,當時我的選擇在她們眼中是難以理解的。她們說「餵人奶餵得如此辛苦,不如餵奶粉好了」、「你要這樣頻密的餵哺,可能是奶水不夠」、「怎麼可能這樣廿四小時運作」、「你休息得不夠也會奶水不足的」⋯⋯。我知道她們很關心我,但是,我想成功餵哺母乳的決心和想法得不到共鳴和熱烈的支持。當時沒有人可讓我參考,也沒有人覺得我這樣做是值得的,我似乎是靠著幾次跟母乳熱線義工的交流,以及從圖書館借到的母乳書籍,得以堅持這條母乳路。

幾個月以來,女兒天天都經常哭鬧,我時常不明所以,護士曾經提示我要留意的太冷、太熱、太嘈、尿片濕了、抱得不舒服等等,我全部都檢查和調節過,但是女兒依然一直哭。有人說可能寶寶有肚痛,也有人說原因不明是正常的。總之,如果餵完奶不久,她又再哭,我只有抱著她、搖晃她,等待她哭到停為止。通常她在晚上哭得最厲害,既長久又激烈,但那偏偏也是我最疲累的時間,我試過氣憤得罵她、用力放低她、也試過讓她自己一直在床上哭,我卻累得自己睡著了而完全聽不到她的哭聲。

學習照顧一個脆弱小生命的精神壓力真的很大,我時常都很害怕自己因為不夠小心而弄傷甚至弄死孩子,再加上要面對家中各人懷疑或不認同的聲音,我的情緒非常波動,人也特別容易感到洩氣和疲累。但是,我仍然堅持餵哺母乳至超過六個月,成為了當時能夠這樣做到的百分之三的母乳媽媽之一。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當時對餵哺母乳的認識是不足夠的,我沒有好好善用乳房,導致大女兒那時出現很多原本可以輕易避免的情緒困擾。我的小女兒在這方面則較幸運,因為我在她出生後遇到一篇扭轉她命運的文章。

那篇文章,作者是 JC Niala(尼雅娜),她生於非洲肯雅一個出色的企業家及教育家家庭,曾經在非洲肯雅和英國擔任整骨醫生,現時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文章的題目是「為何非洲寶寶不會哭:一個非洲人的觀點」( Why African Babies Don’t Cry: An African Perspective) ,在過去十三年已經被翻譯成二十種語言。

尼雅娜在文中提及她年青時不管旅居到任何地方,心裡總覺得將來最想讓孩子在肯雅成長。她在生育前曾經返回肯雅,在那裡刻意觀察一般人傳統上的育兒做法。首先,她留意到雖然四處都有母親和寶寶,但是人們不輕易「見」到寶寶,幸運的人頂多只會見到一隻小手或腳,因為媽媽們都用心包裹着寶寶,避免他們承受來自外面世界的壓力。另外,尼雅娜留意到英國人普遍認為寶寶都是會哭的,但肯雅人的想法卻剛剛相反,他們基本上認為寶寶是不會哭的,寶寶一旦哭,就代表一定有可怕的錯誤發生了,媽媽必需立即改正。

後來尼雅娜在英國懷孕了,那時她跟很多準媽媽一樣,如飢似渴地閱讀各種育兒資訊,而她認知到她閱讀過的所有東西都表示非洲寶寶哭得比歐洲寶寶少。可是, 尼雅娜在英國生產後,完全忘記了自己以前看過的資訊,她在照顧時常哭和憤怒的寶寶時,自己有時會跟寶寶一起哭。不久,住在肯雅的祖母到英國探望她們,突然一切都變得簡單容易。寶寶每次發一點聲,祖母給的答案都是「給她乳房」。寶寶有時是因為尿布濕了、不想媽媽放低她、或想人拍嗝等等而哭泣,但大多數時間她需要的其實都是乳房。尼雅娜忽然明白讓非洲寶寶快樂的安寧的秘訣:原來餵哺的次數可以超出嚴格餵哺時間表的五倍。

尼雅娜一邊得到祖母的支持,自己也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城市媽媽們的非正式後援站。她的電話時常響起,而她經常一邊餵哺自己的孩子,一邊跟電話的另一端說「對呀,只需繼續餵」、「對呀,即使您剛剛餵完」、「對呀,您今天可能連換睡衣的機會都沒有」、「對呀,您仍然需要像一頭馬那樣吃喝」、「不!如果您尚能夠應付生活,這不是重返工作崗位的時候。」、「將會越來越容易的。」

尼雅娜將祖母溫柔的智慧總結道:

  1. 寶寶每次感到不悅時就給予乳房,即使您剛剛才餵完他。
  2. 同床共睡。寶寶未完全睡醒前您可以多次餵哺,他們會較容易再入睡而您也可以休息多一點。
  3. 晚上總要在床邊放一瓶暖水,讓您可以保持水份和奶量充足。
  4. 餵哺(尤其是猛長期)是首要事項,讓身邊所有人盡量為您做其他事情。沒有什麼是不能等待的。
  5. 閱讀寶寶,不是閱讀書本。母乳餵哺的過程不是線性的,它有上落,也會打圈。有關您寶寶的需要,您才是專家。

我閲讀到尼雅娜這篇文章後,決定依從她祖母的貼士來盡情餵哺小女兒。於是,事無大小,我皆以餵哺來應對。不論是肚餓、碰撞、損傷、驚嚇、疲倦、怕生、怕吵、純粹想倚偎媽媽、一覺睡醒、太熱、太冷、不知是什麼的什麼……不論身在何處,我只要即時提供乳房,小女兒的情緒就會瞬間穩定下來,萬試萬靈,一天最多試過餵十七次,最短可以是幾分鐘,最長的一次餵了兩小時。而當女兒情緒穩定下來之後,我再處理她其他的需要時,我們雙方的狀態都輕鬆自在,帶寶寶的日常操作都變得容易起來。

我深切體會到為什麼非洲寶寶不會哭,因為他們未開始哭已經被好好安撫和保護,心靈滿足,所以經常展現快樂的安寧。我的小女兒寶寶也像尼雅娜的女兒一樣,不大需要哭,後來更時常在發夢時大笑,跟我大女兒嬰兒時完全相反。 小女兒的安全感明顯較高,情緒恢復力也較強。

心理學家Robin Grille(顧樂本)在《善養小童成大同》一書中提到,嬰兒未懂得安撫自己的情緒,需要成人協助,我們如何靈敏地適時安撫寶寶,他們將來就會學懂一樣的安撫自己。而且,寶寶在乳房吸啜時,媽媽和寶寶的腦部都會釋出快樂的荷爾蒙,對雙方的身心健康皆有莫大的益處。此外,快樂荷爾蒙能幫助修復壓力荷爾蒙對腦部的損害,我們多親自哺乳,更可以抵銷寶寶在生活上承受過多壓力的壞影響。

原來,母親的乳房並非只是為提供食物而存在,我們一直都低估了大自然賜給我們的萬能乳房。在此,我衷心感謝尼雅娜和顧樂本!

註: 教育大同及Popa Channel獲得尼雅娜本人允許在官方網站及臉書刊載她的文章<<「為何非洲寶寶不會哭:一個非洲人的觀點」( Why African Babies Don’t Cry: An African Perspective)>>。

作者 : Karen Chow,「教育大同」共同創辦人,發起出版「善養小童成大同」一書後,愛上支援家長生命成長的工作,在擔任相關的工作坊導師及網上讀書會主持時,見證一個又一個父母脫胎換骨,感動無比。
圖:Shan Lee

2021-05-26T06:51:35+08:002020-08-13|父母自我探索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