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己淹沒在內疚之中》

很多家長都因為讀到關於教養的文章而有所啟發,同時也有一些家長表示因為自己過往冇做,或是現在沒有能力做好一些眾所認同的教養方式,而感到自責和內疚。這次區太就是因為看了Michell和Karen 兩篇關於母乳餵哺的文章,之後有些感受想找我傾訴。

區太的大女兒今年六歲,兒子今年兩歲半。她在女兒出生時選擇餵哺母乳,可是由於當年生育後仍需要工作去維持家計,那時候她只能在家時親餵,然後盡量泵定奶留待返工時由外傭姨姨用奶樽餵。那段泵奶的經歷實在令她痛苦不堪,因為在家時餵完再泵未必有奶出,在公司谷奶時又不一定方便泵,谷住谷住實在非常之痛,更曾因此患上乳腺炎。

區太本身好想餵全母乳至自然離乳,因為她相信最好的教養模式是要盡力即時和充分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才可以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縱使周圍的人都說這樣是溺愛,會令孩子變得過份依賴,她都一直堅持信念。可是實行起來真的太辛苦了,所以當女兒八個月大開始吃固體食物後,便慢慢強行減少直至停止餵母乳,心裏難免有種自責,覺得自己不夠努力。最後唯有改為相信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發展獨立,不再過分依附,內心才會好過一點。

及後,區太發現自己在面對孩子哭叫不止時也會出情緒,不禁開始懷疑自己,過往是否過份滿足孩子以致他們不懂得獨立自理呢?

我問她處理孩子時最常出現什麼情緒呢?

區太說:「有時候女兒在扭計喊,我會嘗試好有耐性和溫柔地去安慰她,了解她有什麼需要,但當她仍然繼續不停扭要東要西,要我不停關注時,我會開始感到不耐煩,心想到底你要幾耐先至喊夠?」

「還有呢?」我問。

區太嘆了口氣繼續說:「我有時還會覺得不忿氣,我小時候什麼也沒有,現在已經給予你們最好的,為何你們還要這樣吵吵鬧鬧不知滿足?最後我會無明火起,忍不住大聲叫:同我收聲一二三!」

我笑說:「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這句話,有冇覺得講的時候變成了自己的媽媽?」

區太也笑一笑:「直頭一模一樣!」然後黯然地說:「因為我自小一直受盡媽媽的折磨,所以我才想去學怎樣做一個跟她完全相反的好媽媽。可是,每次我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時,就會發現自己學足媽媽以前責罵我的說話和語氣,這令我更加自責,一想到自己學了這麼多東西卻不能好好運用在生活上,會感到好慚愧和內疚。」

區太到小兒子出生後才轉做較自由的兼職工作,好使自己能付出較多的時間親身照顧孩子。之後,區太發現女兒有些心理陰影,她有時十分討厭弟弟依賴媽媽,會帶着憤怒指責他,又經常故意弄哭他。區太明白當自己要照顧初生的兒子時,女兒或會感覺被分薄了愛而不安,同時她一直怪責自己,覺得女兒的不安是由於在嬰孩時期被強行分離和停止餵哺母乳,令她缺乏安全感所致。

區太也沒有機會好好地跟丈夫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區生一直覺得她寵壞孩子。每次女兒行為不當時,區生就會斥責她,女兒喊時就說哭是沒有用的,改變不了事實,還說再哭便會罰她。區太想過去擁抱女兒時,區生會阻止並指出這樣只會令她喊得更大聲,更會使他難以在女兒面前建立父親的威嚴。

因為無法傾訴,區太的心情時常變得低落,但是又不想自己的情緒影響孩子,唯有「對人歡笑背人愁」,自己默默自責和將眼淚往心裏流。因為對女兒感到愧疚,她拼命地想補償,陪伴、擁抱、親吻、關心、聆聽,只要能讓女兒得到更多的愛,她什麼都願意做!同時,她因為長期壓抑自己的感受和困在內疚之中,照顧女兒時,難以時刻保持理想狀態,久不久就發脾氣,過後又更加自責。

難得這次區太願意跟我訴說這些內心感受,我很用心地開導她。

我告訴她:「我很高興你能夠一一說出自己的感受,情緒是需要抒發的,當時的你作為新手媽媽,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孩子稍為頭暈身㷫、行為不當、情緒不穩便將所有責任放在自己身上,因而時常感到內疚是很普遍和很正常的。我問你一句,以你當時的限制和能力範圍,你是否已經將最好的東西給予孩子?」她稍為點一點頭。

我肯定她說:「那你就不需要揹負所有罪名,因為在當時的限制之下不可能有更好的選擇,你已經做得好好了!」

我繼續解釋,她當時除了經濟上的限制令她不能全時照顧孩子之外,另一個限制就是她尚未意識到童年的種種創傷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自己,其實她難以自拔的自責是源於童年重複被母親指責的經歷。久而久之,她將那些責怪的說話內化成為一把內在的聲音,經常對自己說:「死蠢!你冇用㗎 !最衰都係你先會搞成咁!你點做都唔會夠人哋好!算吧啦!好嘢幾時輪到你啊?」這些自我批判,令她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漸漸地淹沒在內疚之中。

我跟她說:「我們首先要承認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包括這份沉重的內疚,然後嘗試看到這份內疚的出現正在提醒自己有多渴望能夠協助孩子健康地成長。想想現在女兒最需要的是什麼?沒錯!就是你小時候所需要的,就算做錯任何事,就算發脾氣,都不會被指責,反而得到很多寬容和體諒。當我們能夠這樣安撫和愛惜那個不斷被指責而受傷的內在小孩,自責的聲音才會慢慢消退,自己才能真正重拾母親的力量,給予女兒這份無條件的愛和包容。」

區太聽到之後,開始釋懷,雖然她不能一下子完全接納自己,但是她願意持續學習安撫自己的內在小孩,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跟它溝通而不被它束縛。慢慢地,在內疚中幾乎沒頂的區太浮起來了,她發現自己越能處理自己的情緒,便越有能力接納和疏導女兒的情緒,在教養路上越走越從容,我看到她為自己和女兒從生命的傷口中找到生命的出口,實在為她們感到非常高興!

作者 : Jeff Ong,資深生命教練,內在小孩及善養孩子工作坊導師,善養小童成大同網上讀書會主持。近年熱衷於支持父母的生命成長,從而讓更多孩子可以享受幸福的童年,共建更美好的世界。
圖:Shan Lee

2021-05-26T06:55:20+08:002020-08-27|父母自我探索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