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教」你老公》

我家掛在牆上用電池推動的機械時鐘每隔一段時間便會行快一點,需要「調校」一下去跟手機電子時鐘的正確時間同步。同樣地,當身邊的伴侶在生活上的步伐跟自己不一致,因意見不合而時常出現磨擦和爭拗時,我們也好想可以將對方「調教」一下,使他跟從自己「正確」的步伐和想法。

然而,人不像機器般可以簡單地調校到最佳效能,只要我們一感受到對方帶著想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提出意見,將自己放在一個錯的位置來教導時,不論對方表達的方式是不滿、埋怨,還是平和、溫婉,我們的防衞機制都會因為感受到被指責和批判而自動開啟。

一個大人會使用哪一種防衛機制來應對攻擊?跟他童年時的經歷有很大關係。例如一個孩子在父母嚴厲的管教下成長,自小便習慣封鎖自己的情感,不敢表達對家長期望以外的熱情。到他長大後成為一個丈夫和父親時,面對妻子的怨懟和責備,很可能會用默不作聲、忍耐、麻木、冷漠來回應,直至爆煲的一天,又會變得憤怒、惡言相向,甚至暴力以待。

在一次聊天室關於老公的討論中,幾個媽媽都發現自己「木獨呆板」的老公都有類似的童年經驗。我鼓勵她們嘗試去了解身邊的男人成長時被壓制情感表達之苦,和諒解他們為家庭付出的辛勞和時而感覺被忽視的心酸。

如果我們帶著這份同理心去看待老公冷漠的態度,看到他內裡有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便可以賞試放下要調教和改變對方的執著,轉為調校自己的心態,看到老公仍然有孩子的部份, 再學習如何安撫和滋養這個孩子。

媽媽 K 先分享說:「我之前會成日埋怨老公自己出去影相,現在看到是由於他兒時被監管得太嚴,所以很需要這些私人空間,有次我改為提出跟孩子一起陪他去影日落,結果大家都很開心呢!」

另一個媽媽 C 說:「我們一家人逛街購物時,除了陪孩子買玩具,也會陪老公去看手辦模型,當他看到聖鬥士紫龍便像個孩子般兩眼發光,不過他一向只看不買,總覺得不可浪費金錢買無謂東西,無論怎樣慫恿他也不肯買,有時真的不知道應該讚他節儉, 還是怪他不懂得善待自己。」

我回應說:「因為他不單是一個渴望得到玩具的小孩,也是個自小被父母嚴厲管教下壓抑自己欲望的孩子。你可以試下送他一個喜歡的模型,滋養一下這個一直未被滿足的孩子呀。」

媽媽 N 附和說:「對呀!用老公的錢送禮物給他,何樂而不為呢?」大家不禁一起哄笑。

媽媽 C 笑着說:「怕就怕我之後要照顧多一個孩子,買玩具要買多份呢!」

媽媽 N 答道:「 這方面你不用害怕! 其實跟我們教養孩子的理念一樣,只要充分地回應和滿足孩子的需求, 他們是不會因為被寵壞而不斷索取,反而會更快學會獨立和負起自己的責任。」

我對此表示十分同意, 很多人會分不清滿足需要和縱容寵壞的分別。輔助教養模式所提倡要充分和及時地滿足孩子的需要,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和被愛,讓他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去探索這個世界,因此會更快學會獨立。 相反過度保護、管制或縱容孩子, 其實是漠視、或剝奪了孩子的選擇和自主權,他們長大後會容易變得不敢表達自己的渴望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熱情何在。

很多男人在時刻保持理性和需要維護尊嚴的外裝下,在駕駛艙內坐着的還是一個需要被關注和滿足的小孩子,調校老公的最佳方法是去滋養他這個內在小孩的部份,好讓他感到被愛和得到支持下重拾成年男人的力量, 成為一個對家庭更有擔當、更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跟孩子更親近的理想老公。

作者 : Jeff Ong,資深生命教練,內在小孩及善養孩子工作坊導師,善養小童成大同網上讀書會主持。近年熱衷於支持父母的生命成長,從而讓更多孩子可以享受幸福的童年,共建更美好的世界。
圖:Shan Lee

2021-05-27T02:01:35+08:002021-03-25|父母自我探索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