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聆聽自己的情緒需要嗎?

👦🏻「女女鍾意就得嫁啦,我食咩都都可以!」
👩🏻「犧牲自己有咩所謂,我願意去遷就我既小朋友。」
👩🏻‍🦱「做父母唔可以有脾氣情緒㗎!要忍要以小朋友行先。」

相信每位爸爸媽媽都曾經歷過親子衝突的時候,例如一些生活小事:小朋友唔溫習做功、唔肯沖涼刷牙訓覺、偏食、無禮貌唔叫人、唔同朋友分享食物⋯⋯等等行為,需知道「父母都係人,都會有情緒」,即使EQ多高,情緒控制能力有多的父母,都總會被小朋友某些行為影響,導致出現憤怒、炆憎、甚至唔開心等負面情緒。

雖然小朋友的行為常會牽動父母的情緒,然而有唔少父母都會將自己的情緒需要放埋一邊先,會先嘗試理解小朋友行為背後原因,以小朋友的感受為重心。例如初小的女女在拜年時扮bb聲叫喊,雖然媽媽覺得好討厭和炆憎,但都會嘗試理解和反映女女的情緒需要「係唔係想我注意你呀?」「你係咪覺得我照顧初生細佬而忽略左你?」 理解小朋友固然重要,然而,作為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呢?

情緒是我們對外在環境和事情的主觀感受,是自然反應亦無分對錯。所以,我們不應該忽略孩子的情緒,更不應該忽視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其實,在處理小朋友的行為情緒問題前,要先想想自己,反問自己為什麼會因小朋友的行為而有那麼大反應、而有強烈的情緒? 是因爲小時候發生過相似的經歷? 平日女女叫喊我都無咁嬲,今日有何分別?是否因為拜年親戚聚首一堂,女女叫喊令自己覺得無面?

當自己都有被情緒困擾的時候,思緒會混亂,把自己感受擺埋一邊的逃避方法只會影響自己理解孩子的能力。但當理解到自己發生什麼事,為何會有強烈情緒,例如經過反思後知道自己「今日特別炆憎係因為個個親戚都係度,怕俾人話自己唔識教女」,便能覺察自己有強烈情緒的原因,提高對小朋友情緒行為的接受度,然後才能真切地回應和理解他們。因此,各位爸爸媽媽,記得要常與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和內心世界連繫」(節錄於親職十道~影響一生的童年種子講座by Dr. Bianca Ho),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想與小朋友和各界連繫,請先學會愛自己和尊重自己,先由自身出發,當你能尊重自己真正需要,便能夠聆聽小朋友的真正需要,做到推己及人。

Ms Hiro Kwok
郭䔝彤小姐
輔導心理學家
計劃主任

2020-09-25T07:09:20+08:002019-02-20|連繫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