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有帶給你正面的成長經驗嗎?

🧒🏻:「今日落雨湊住2個仔又無帶傘好狼狽,好彩有好心人俾咗把傘我。」
👩🏻:「以前屋企附近有間士多,我同啲同學成日係嗰度玩彈珠機嫁。」
👨🏻:「呀女有太多玩具啦,不如睇下社區有冇啲小朋友需要啦。」

我常跟好友笑說,無論如何我也不想搬離現時居住的地區。這裏除了是我成長的地方,也是帶給我回憶、人情味、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地方,更是讓我學會善良、守望相助的地方。

除了家庭和學校,社區可說是兒童在成長旅途中常到和重要的地方。
各位家長,你兒時居住的社區是怎樣的呢?當中有一些正面而深刻的成長經歷和畫面嗎?回想童年在社區的成長經歷,我的腦海中浮現了兩個地方的畫面,包括小學附近的士多和屋企附近的大排檔。

小學時期每天放學後,嫲嫲總會帶我去士多選購零食,然後到旁邊的公園玩耍。嫲嫲把我安頓後,便會到附近跟朋友打紙牌,約一小時後回來接我。有一次,玩到天也快黑,朋友們也逐漸離開,仍不見嫲嫲的身影,焦急的我便哭著跑到熟悉的士多向老闆娘求助。

老闆娘不但陪伴和安慰我,更借電話給我致電嫲嫲。自此之後,每當在公園玩耍後想找嫲嫲,或是嫲嫲又忘了來接我放學,我都會跑到士多借電話,安心地等候嫲嫲。或許老闆娘已經忘記了我,但直到現時為止,我都常會幫襯這間士多,士多曾給我的安全感和人情味仍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

而兒時每逢周日,親戚們常會相約在屋企附近的大排檔食飯聚會見面。雖然我已忘記了大排檔的食物味道如何,但我卻深刻的記得孩子們都會趕快地吃飯,然後跑到旁邊的滑梯和秋千玩耍,彼此追逐,愉快地渡過週末。或許是因為社區的大排檔為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快樂的回憶,每當提及大排檔我也會聯想起「團聚、快樂和溫暖」,這讓我長大後也常相約朋友到香港僅餘的大排檔聚會,希望把這種幸福的感覺傳遞給身邊的朋友。

最近有日下班後,我在公司附近的餐廳外見到有位認識的高小學生自己坐在餐廳內一邊食飯一邊溫習,我便進入餐廳了解究竟。原來她的爸爸常因要加班而未能準時接她離開補習社,因此爸爸每月會先在餐廳預支點餐費,然後拜托經理讓女女補習後在餐廳吃飯等他。在我陪學生等候爸爸的期間,見到學生跟餐廳職員很熟絡,除了有講有笑,職員們更時常關心學生,例如問她要否調整冷氣溫度、吃不吃甜品等,相信這個經歷會讓孩子帶來一絲溫暖,並從中感受到社區的人情味。

我們常常低估了友善說話和關懷行為的力量,但其實這都是有可能改變生活及連繫社區的重要一步,亦是讓孩子能在社區建立正面成長經驗的基石(里奧·布斯卡利亞)。其實,當我們接收到社區人士的關懷後,我們能更勇於回饋和作出利他行為,從而激發居民的利他行為。就讓我們開始建立社區守望相助的精神和社區意識,令孩子能生活在富關懷與連繫的社區。

2020-10-16T07:42:32+08:002020-10-14|連繫社區|